首页 » » 认识真正善知识-萧平实老师 |
略谈真实了义四摄法 |
略谈四摄法
如果你看到有更恶劣众生在性侵女生,你恰巧遇到,本身又有适合的手段(铁砂掌丶跆拳道丶摛拿手...),一样可以用武力去调伏众生,你把性侵犯制服在地(不是把他杀死或弄残),你不但降伏了恶劣众生,同时也摄受了被害女生。可是如果执着新学菩萨表相爱语,就会呆呆的向恶劣众生以温言软语晓以大义:「先生,不好意思,打扰一下哦,你这样欺负女性的行为是不对喔~~请你停止吧!」 这样恐怕调伏不了恶劣众生,更无法摄受与救护被害者。甚至可能让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当然啦!菩萨如果没有武力的方便手段,就只能报警处理,但救护被害者的时机可能就会错过,但这也是无可奈何,只是菩萨为了不让自己处在有生命危险处而犯戒。
我们不妨再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如果有一位邪师以邪见误导众生,当你有能力破斥他的邪见,你明知他会因为你的破斥而感到羞愧跳河自杀,请问你还破不破斥他?以下的这段视频郭正益老师有开示:
宗通与说通第60集:护持正法 摧邪显正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2UYq2pHZH4
(youku)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QxMTYwNzA4_rss.html
在事相上而言,外道有附佛外道以及佛门以外的外教皆称外道,但在理上而言,凡是「心外求法者」即是外道。如果在正法道场里存在着某些不如理作意的邪见,不论此人未悟已悟?是亲教师还是新班学员?不久此人还是会因为某种邪见丶见取见丶创见,再加上个人的私心作为辅助,终将退转於正法正信之道场,成为诽谤正法善知识的「附佛外道」。这个可以从讲堂的三次法难经验得知,以及末学十年来在三个网路佛教论坛里担任版主,长期与各种附佛外道进行法义辨正的经验中略知一二。
末学也在此公开忏悔自己的过失,因为在过去担任大陆某版主丶管理员期间,因用人不当,不能及时察觉其初期信受 平实导师正法的某位师兄所潜藏在身中的邪见丶见取见丶创见,以致将其人推荐任命为版主,造成彼日後因为种种邪见种子现行时,竟公开在论坛上诽谤 平实导师之法义错谬,成为谤三宝之地狱众生,如今彼退回六识论外道邪见中坚固难拔,任谁也无法挽救。
因此,莫轻看佛门中的「邪见」丶「见取见」乃至「创见」,因为这些会断人法身慧命的邪见不除,总有一天因缘成熟时,必然会成为退转的「外道」。所以,若我们要救一个人免於成为「附佛外道」,当他有某些佛法上的邪见丶见取见丶创见时,若能及时施以「药物」救治,通常还有机会救回来,否则当他成为真正的外道时,通常是很难救回来。至於药物为何,绝非施以表相四摄法而能救之,当以法义辨正丶破邪显正之真实了义四摄法,才能救护之。
菩萨应学的四摄法中,其中的「爱语」有表相爱语以及正法爱语,我们不必受限於表相爱语的部份,如果能理解弥勒菩萨於根本论中所说的「菩萨一切种爱语」的内涵,你就不会执着於表相上的爱语。吾列举其中的几种爱语:
「於应制法遮制爱语丶
开示无倒法相爱语丶
为欲令他出不善处安住善处正见闻疑举呵爱语丶
请他有力饶益爱语...」
值得我们思维其中义理,於应制止之法而行遮制,这样的作为本身就是爱语,而并非仅仅是在言语上对众生轻声软语而称为爱语。又为众生开示无倒法相爱语,令众生离於颠倒错误邪见,这样破邪显正的作为本身就是爱语,也不是要透过轻声细语而叫做爱语。又例如有众生的行为可能会堕入三恶道,菩萨为了要让众生离开不善处,而安住於善处,於是呵举斥责众生,虽令其失去颜面,但能远离邪见而离开不善处,这才是菩萨的爱语。
*相关经文:《瑜伽师地论》卷43〈15摄事品〉:
「云何菩萨一切种爱语?当知此语六种七种。总十三种。言六种者。一於应听法开听爱语。二於应制法遮制爱语。三开示诸法法门爱语。四开示无倒法相爱语。五开示无倒训释诸法言词爱语。六开示无倒法句品类差别爱语。言七种者。一慰喻爱语。二庆悦爱语。三於他有情一切资具少希欲中一切所作及以正至少希欲中广恣爱语。四安慰种种惊怖爱语。五如理宣说所摄爱语。六为欲令他出不善处安住善处正见闻疑举呵爱语。七请他有力饶益爱语。如是菩萨十三种语。当知名为一切种爱语。」(CBETA, T30, no. 1579, p. 530, b14-25)
以下文章摘自正雄居士的广论之平议内容:
【第八目 四摄法
《瑜伽师地论》卷38说:
如世尊言:菩萨成就四种摄事所摄方便,方名菩萨。复何因缘惟四摄事说名方便?谓诸菩萨略由如是摄事所摄四种方便,於诸有情普能摄受调伏成熟,除此无有若过丶若增。何等名为四种方便?
一丶随摄方便,
二丶能摄方便,
三丶令入方便,
四丶随转方便。
若诸菩萨先行布施,当知是名随摄方便。何以故?先以种种财物布施饶益有情,为欲令彼听受所说奉教行故。若诸菩萨次行爱语,於彼彼处有愚痴者,为欲除彼所有愚痴令无馀故,令其摄受瞻察正理;如是爱语,当知名为能摄方便。若诸菩萨知彼有情,摄受瞻察正道理已,次行利行拔彼有情出不善处,於其善处劝导调伏安处建立;如是利行,当知名为令入方便。若诸菩萨如是方便,令诸有情得趣入已,最後与其於正事业同共修行,令彼随转;由是因缘,令所化者不作是说:「汝自无有圆满净信丶圆满尸罗丶圆满惠舍丶圆满智慧,何赖於善劝导於他,谏诲呵摈与作忆念?」是故菩萨所行第四同事摄事,当知是名随转方便。如是菩萨四种方便,若总若别所摄身业语业意业,是名方便所摄三业,於诸有情能正摄受,调伏成熟。
上文圣 弥勒菩萨之开示的白话解释如下:
「就如同世尊所说,菩萨必须具备四种摄受有情的方便善巧,也就是布施丶爱语丶利行丶同事等方便,才能称为菩萨。以何因缘只说四种方便呢?是说菩萨由此四法,於佛法中可以摄受有情丶调伏有情,使有情得以成熟,除此四种方便外无有他法。是哪四种方便呢?
一丶 随摄方便:为了让有情听受教导,并且能依教奉行,故先以财物布施,让有情得到现前乃至未来的利益。
二丶 能摄方便:菩萨对有情行布施後,有情於他所处的状况有愚痴无明时,为了完全去除他的愚痴无明,以及让他能够接受教导观察思惟正确的道理,就以爱语让有情感受到菩萨的关怀;譬如彼有情愚痴无信根,菩萨就用爱语除其愚痴,使其了解佛法正理,生起信根。这样的爱语,就是菩萨的能摄方便。
三丶 令入方便:有情於菩萨的爱语摄受下,已能观察正理而信受正法,菩萨接着应当行利益有情之行,使其出离不善处不再造作恶业,并劝导有情造善业,安住在善法当中。这样的利行,就是菩萨的令入方便。
四丶 随转方便:菩萨以利行方便化导有情趣入善净法已,最後菩萨还必须与有情共处,一起修行,使有情以菩萨言行为依止,使有情身心随菩萨而转,深入正法。
然而,菩萨要使有情身心随转,本身必须先行证悟空性心如来藏,得根本无分别智,并转依如来藏进修後得无分别智,才有般若智慧来摄受有情,才不会让有情寻得话柄可说,也不会让有情心生嫌隙之念:『你本身既没有圆满清净信心,於菩萨戒也不圆满,於布施也不圆满,也没有证得般若智慧,你凭什麽来教导我们修行证悟,凭什麽来对我们纠正丶教诲丶呵责丶摈斥并且忆念於我们?』
是故菩萨以布施丶爱语丶利行丶同事等四种方法,来摄受有情总体的身语意三业,或个别的身业丶语业丶意业,都能使有情三业导向正法,调伏烦恼,成熟业道。」】
-------------
所以,菩萨的爱语不仅仅是一般初学者所认知的表相爱语,菩萨若能证悟有般若智慧,为了摄受众生,可以有许多方便善巧来调伏甚至降伏众生,所以可以用纠正丶教诲丶呵责丶摈斥的各种手段。但是若是未悟者,就没有资格用呵责摈斥的手段,因为没有空性可以转依,只会落入五蕴的我见我执中,成为烦恼现行。
如果您已经是个被印证的开悟者,却仍然执着於表相四摄法,期望以摄受初学的「表相四摄法」去摄受有邪见丶见取见丶创见的人,或以表相四摄法作为藉口,去反对菩萨以「真实了义四摄法」--法义辨正丶摧邪显正的手段救护具有邪见丶见取见丶创见的众生者,那这样的迷於真实四摄法的开悟者,是尚未真实转依如来藏空性丶无我性的菩萨,也是悟後起修的懈怠者,乡愿滥慈悲的心态尚重。
因此已经破参开悟的菩萨,如果仍然畏於法义辨正丶摧邪显正,或对法义辨正丶摧邪显正生起烦恼者,对於未来修学十回向位之首「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注1)而言,仍然是障碍重重的,何期能圆满菩萨道第一大阿僧袛劫?新学菩萨初发心时,都懂得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丶佛道无量誓愿成丶众生无边誓愿渡」可是已经证得本心之菩萨,般若智慧已发起,於诸方大师之落处皆不疑惑,智慧之剑,可以斩断众生邪见,却畏於法义辨正丶摧邪显正,甘愿去当滥好人,贪图於他人之恭敬赞叹,如是菩萨者乃於无量法门不愿学者,於邪见众生不愿渡者,於佛道无上不愿成者。吾等学佛修行者应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矣!
仅以此文供养诸位佛友 并互相勉励之。
注1《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4〈21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
「何等为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此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净尸波罗蜜。修羼提波罗蜜。行毗梨耶波罗蜜。入禅波罗蜜。分别般若波罗蜜。修行积集慈哀愍悲欢悦喜堪忍舍。修如是等无量善根。修善根已。作如是念。我所修习善根。悉以饶益一切众生究竟清净。以此所修善根。令一切众生皆悉除灭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等无量苦恼。复作是念。我以此善根回向。为一切众生作舍。令灭苦阴故。为一切众生作护。令解脱烦恼故。为一切众生作归。令离恐怖故。为一切众生作趣。令至一切智地故。为一切众生作安隐。令得究竟安隐处故。为一切众生作大明。令灭痴冥得慧光故。为一切众生作炬。令灭无明闇故。为一切众生作灯。令得安住究竟明净故。为一切众生作导。令入方便法故。为一切众生作主宝臣。令得无碍净智身故。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无量善根回向。令一切众生究竟一切智。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为怨亲故。以诸善根回向等无差别。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入平等观无怨亲故。常以爱眼视诸众生。若众生怀恶。於菩萨所起怨逆心。菩萨摩诃萨。为一切众生作善知识。广为分别诸深妙法。譬如大海一切众毒所不能坏。菩萨亦复如是。一切童蒙愚痴无智不知报恩。瞋恚贡高破戒生盲。如是等类无量过恶。不能动乱菩萨道心。譬如日天子出普照天下。不以盲人故隐而不现。又复不以乾闼婆城四域尘曀。阿修罗障阎浮树荫及馀山障。如是等类无量障蔽故。隐而不现。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常正忆念未曾散乱。深广安谛心无忧戚。正意思惟。悉欲究竟功德智慧。清净法光普照世间。示真实义。净修一切诸法智门。为诸众生常修善根。一切众生有无量恶。菩萨摩诃萨。不以恶众生故嫌恨退没不行回向。不以难调伏众生故退舍善根不行回向。虽有众生邪见瞋浊。於大庄严其心不转。不舍大愿救护众生。若见众生浊恶无信不知报恩。修习菩提未曾懈废。若与愚痴童蒙共事。心无忧恼。何以故。我以明净圆满慧日。出於世间。清净调伏一切众生。」(CBETA, T09, no. 278, p. 488, c4-p. 489, a18)
|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