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的肚量 一般大师总是以为悟了就没事,就可以安逸地过日子了。可是我当年明心又见性了,见性报告递出去以后,犹如石沉大海;后来与此世的师父见著面时,他又只是没头没脑地说:「你写的报告我读过了,但是你不可以向人说是开悟了!」我当场向他作了头面接足礼,他却不耐烦地急着要离开(假使没记错,当时他似乎是準备要去环亚饭店演说,那时我是去买八十本《正信的佛教》碰巧遇见时,圣严师父没有因为徒弟悟了而产生一点点的欢喜,我当时感觉到的只是他底不耐烦)。 我心里想:「这或许就是印证。」却又在后来处处压制,让我不能开口说话;一说话就会被禅坐会的辅导法师训示或白眼,后来若遇有人问事或问法时,我都只用一 句话或几个字答覆,不论对方听懂了没有,我都不再答腔;那时有许多人误会我,说我为人苛刻,不爱帮別人求道。最后当然只能借故辞掉干部职务,不再每周都去 护持了。
离开后大约半年了,没想到却又请人借词找了我去,说是干部联谊会,要我务必参加。我想,既是联谊会,不讨论法义,在 禅坐会新任会长林淑华的强力邀约下,不好拂逆多年同修的情谊,也就勉强答应去参加。那天因为是联谊会,不必準时到场,我迟到了大约十分钟;没想到却不是干 部联谊会,而是改选禅坐会会长以后的第一次干部会议,也不是在被告知的房间。问清楚房间了,我刚踏进门,圣严师父就以揶揄的口气召唤说:「来!来!坐到我 面前这个位置,別怕。」以这样口吻要求我坐到他正对面的一公尺距离之内(那是排列成ㄇ字形的座位),然后当众否定了我所悟的内容;当时我仍是保持在忆佛净念相继的状况中,都不动心。
当年证悟后,我一直都不曾起心动念去检查此世之师是否悟错了。直到这回被人用计以联谊的名义把我叫回寺中当众否定以后,在散会后开车回家的路上,我这么 思索著:「同是证悟者,所悟内容必然相同,怎么会否定我所悟的如来藏及佛性呢?」於是心生怀疑:「难道圣严师父悟错了吗?」当夜回家后便展阅他的四本书 籍,很吃惊地发觉他全都落在意识境界中,我见俱在;那时终于恍然大「悟」,方知绝对不可能获得他的印证,因为二人所悟完全不同:他是意识境界,我是如来藏 境界;他连看话头的功夫都没有,我则是在山河大地上分明眼见自己的佛性。二人之间可说是全无交集。(平 实案:以上三段文字是出书时补记的,并非讲陉时所说。因为数年来一直有法鼓山的法师与学人在私底下,妄说平实忘恩负义:「萧平实从圣严法师座下受法以后才 出去弘法,却又评论圣严法师的法义有误,是个忘恩负羲的人。这样的人,说他有什么修证,如何可信?」也有人持续在网路上如此无根毁谤。但平实多年鼎力护持 之后,受之于农禅寺圣严师父的法义却是生灭性的第六意识境界,并且是否定第八识如来藏的严重错误法义。而平实参禅的看话头功夫是自己建立的,并非圣严师父 所授;后来平实全面扬弃圣严师父所教授的禅法知见以后,自参自悟的却是圣严师父所否定的第八识如来藏妙义;所眼见的佛性也不是没有看话头功夫的圣严师父所 能看见的;故如来藏的真如佛性法义并非得自圣严师父,而是源于往世证悟的种子现行时自行证悟的;而圣严师父是打压如来藏妙理的,也是否认有如来藏常住的, 并且是不承认佛性可以眼见的。这已说明了事实真相:平实并未忘恩负义,而且是被他误导者,以致延迟了此世证悟的时间——在法鼓山草创期多年鼎力护持及受学 之后全部扬弃而自参自悟。今借此处略说事实真相,以免有人继续误造谤法、谤贤圣的大恶业。将来除非有人继续妄言,否则即不再深入说明当年其他各项事件的内 情,只略说到此为止。)
后来我想:既然没有人能为我印证,我该怎么办呢?可別自以为是而产生慢心才好!於是只好自己从经教去探索、检查、印证,看看自己的所悟,到底是真悟?或是假悟?所以破参后那两年,我很努力在阅读大藏经,每天至少要读六个钟头,都是在三楼佛堂中盘著腿恭敬地阅读。因 为我想要证明:到底我这个是真的、或是假的?一直到最后我把《大般涅槃经》也读过了,这才证明原来我所悟底真如与佛性都是真的。既然是真的,受用又那么 大,就不必理会別人怎么否定我们。而且我见性后不久便蒙 世尊召见认可,并且说明了此世的某一件大事的来龙去脉:原来是上一世被人利用,误以为是做好事而 造下的因,在这一世实现了果报。这样子,不止经由圣教,也承蒙 世尊印证了,就不再理会別人的否定,只要继续把法弘传下去就好。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当年曾经深入探讨:佛是明心的,也是见性的,所以成佛了。而我也明心了,也眼见佛性分明,可是我为什么仍然不是佛?这中 间的差异在哪里呢?我发觉确实有差异,而且差异很大!祂的雕像可以坐在上面让人礼拜,我却要在下面跪著呈上供养及礼拜;我既然已经确定是明心而且见性了, 为什么差异还会有这么大呢?於是我就去探讨,最后慢慢、慢慢地探讨到种智的部分时,才知道:「原来最主要的就是差在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的有无及是否圆 满,是最大的差异所在,禅定与无量心、神通都是其次。后来深入经论把种智明白了以后,声闻解脱道就没有任何的疑问了,大乘菩提也随之而没有疑问了。因为解 脱道只是一切种智里面的一小部分,声闻十智中的第九智是尽智,第十智是无生智,前后总共十个智慧,声闻解脱慧就只是这十智嘛!而这十智只不过是佛菩提智中 的一个小部分而已。
以上文章摘录自《楞严经详解》第三辑 平实导师著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2026/Book202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