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吕凯文之论文「从两类《央掘魔罗经》探讨声闻经大乘化的诠释学策略」

 

§§简评吕凯文之论文「从两类《央掘魔罗经》探讨声闻经大乘化的诠释学策略」

 

前言:最近发现一些主张大乘非佛说的网友,欲提出吕凯文之论文而作为其否定《央掘魔罗经》,诽谤为「伪经」,今摘录其论文於附件一,及末学的评论,以供各位佛教大德交流参卓:

kc简答如下:

其 实主张「大乘法非佛说」的人,如佛在《大乘妙法莲花经》中所言,是因为起增上慢的缘故,不能信受佛说大乘法之殊胜於小乘法的缘故,而起诸烦恼心行;也正因为佛陀宣讲阿含经时期,第八识如来藏的名 词大都隐晦而说,乃是因为初转法轮时期,众生根器大都与声闻法相应,尚未能与大乘法相应故,所以如来在阿含时期甚少宣讲大乘法的深义。

但是到了二转般若时期,三转方广唯识时期,因为实证阿罗汉果的佛弟子愈来愈多,相信如来没有欺骗众生,确实这一世就可亲证初果乃至四果涅盘,於是进一步信受如来宣说二转法轮的般若经,因而回小向大的声闻人,转变为大乘通教菩萨,或因为实证如来藏而成为大乘别教菩萨,於是大乘根器的弟子也渐渐增多,如是回小向大的声闻罗汉发起一分的菩萨性,大乘如来藏了义法宣讲的因缘到了,第八识如来藏法的名相与内涵,也就在二转三转法轮宣讲时愈来愈多。

这就是为什麽初转法轮阿含系列经典甚少有宣说到大乘丶如来藏丶阿赖耶识的名词及法义。但是,我们不必因为自己的愚昩无知而去诽谤大乘经典,跟着那些佛学院的印顺邪师,以及南洋国度-失礼兰卡的南传上座部恶知识魔比丘,跟着他们在谤大乘经典为非佛所说。否则的话,佛弟子将於佛法上的修行受到严重的阻碍,而无法被「印顺」(顺利被印证),这样的话,又岂只是「失礼」於佛世尊耶?这是五逆重罪之一的「出佛身血」啊!所以者何?

  是以大乘法的根本--如来藏丶阿赖耶识,才是佛法的核心价值,小乘的声闻法只是方便权宜之法,小乘法并不是佛法的整体全貌。如果否定了大乘法核心-如来藏,那等於是在斥责如来:「你说自己成佛是在欺骗众生。」也等於是在贬低如来世尊说:「阿罗汉也是佛,阿罗汉的修证完全与佛陀相同」这岂是失礼於佛乎?

但是,当你信奉大乘法的同时,也是在修行声闻解脱道,两者并不互相违背,何以故?因为声闻乘的教法,本来就是从大乘法之中抽出极小的部份,拿来作为摄受声闻种性的佛弟子啊。所以当你在信奉修学大乘法的同时,也必然会尊重并予以修学小乘声闻法。因为对於大乘的实义菩萨来说,佛法本来就没有大乘与小乘的差异,可是为什麽经典中,如来世尊却要去区分大小乘耶? 

  那是因为世尊针对众生的根器而方便施设,让不具足菩萨种性的众生,先学小乘法,然後再慢慢教化他们成为通教菩萨以及别教菩萨。这样的教化摄受次第,跟我们小时候先读小学,再读中学,然後次第读高中丶大学丶硕士丶博士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有能力读到大学,就让你去读大学课程,如果你没有资质可以读中学丶大学,那就读到小学毕业就可以。这样的道理是不难理解的。可是佛门中就是有一类的人不认同这个譬喻,坚持要说佛教没有大小乘之分,然後斥责如来於大乘经典中所宣说的大乘法是後人编派的。这样的人,我们一般都会说是愚痴人,因为他连世间法的譬喻逻辑都不懂,竟然也还能成为佛学院的教授,然後再教出一堆愚痴的佛学院学生,跟着他们在诽谤大乘佛法。这种佛门乱象,也就是我们身处在这个五浊恶世的人间常态,不足为奇也。

因此,如来早就预知末法时期会有众生破坏大乘法,故於阿含时期特别宣讲央掘魔罗经,大量明说如来藏丶佛性等名相,以令後世众生於阿含经中亦有「如来藏」丶「佛性」等名词而心不生疑谤故。

我们再回头来看吕凯文说的这段话:

【我们也发现: 这部大乘《央掘魔罗经》( 刘宋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篇幅长约三万八千七百馀字, 几乎为前述声闻经最小篇幅的《别译杂阿含· 1 6 经》( 约七百八十馀字) 的五十倍, 亦为最大篇幅的《增一阿含3 1 : 6 经》( 约五千一百字) 的七倍多。从简见繁的发展脉络看, 该经出场角色较前述声闻经多出数十倍, 衍生拓殖的剧情更为庞大神奇魔幻, 扩编添饰的宗教修辞更为堂皇炫丽神异。....

我们从吕凯文举示《别译杂阿含· 1 6 经》作为证据,来比对他所说的「大乘央掘魔罗经」,说两者相差五十倍之多,然後欲以此文字之数量比对方法,来证明此多出来的文字经典是伪经,而文字较少的经典是真经,吕教授以这样的考证方式,显然失去一个大学教授应有的治学态度;如果佛经的真伪,可以用这种方法比对的话,那恐怕佛法真的要提早灭亡啦;何以故?因为你要把真经删减经文内容会是比较容易的方法,只要你把不喜欢的部份拿掉就好啦!然而你若要把真经随便去添加自己的创见在里面,反而比较难,为何?因为很容易造成前後文无法连贯,以及法义的自相矛盾,更容易露出马脚被人发现。所以啊!当一个聪明的外道,如果要篡改真正的经典,会选择「删去法」比较容易,或者是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创造的伪经,例如密宗的三部根本经典(大日经丶金刚顶经丶苏悉地经)。

所以当一个附佛法外道在印经典时,除了助印从头到尾都是自创的伪经伪论外,只要把自己不喜欢见到的大乘法核心--如来藏的相关法义剔除掉,仅留下一些皮毛的法义,就可以成功的灭掉大乘佛法,而成为徒有其表的表相佛法,那大乘佛法就成功的被附佛外道世俗化丶浅化。

所以我们回头来看吕凯文主张「文字较少」的经典是真经,而「文字较多」的反而成为伪经,然後再「莫名其妙」罗织一些与举证真伪经典无关的用词(「拟态的诠释学策略」),随便胡弄笼罩一番;如是这般的考证手法,显然有违世间逻辑之约定俗成。只能去笼罩那些被洗脑成功的无明众生,然而这对於大乘的实义菩萨而言,根本就是一种破绽百出的手法,观其考证手法之拙劣,显然与《楞严百伪》的拙劣手法如出一辙,完全不能令人有私毫的信服。所以只能假藉佛学院教授的虚名,欺瞒不知情的众生。

再者,吕先生所举证的一部经典,只是一部「失译」的经典,我们虽不判定它是否为伪经?但若相较於已被列入阿含经典的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之「有名有姓」法师所翻译之经典而言,不必我们强调,哪一个比较重要?次要?完备?缺漏? 这事实上显然易见,高下立判也。然而吕教授岂能反客为主,将一部被列为失译的《别译杂阿含》经典,且经文内容明显少 於《央掘魔罗经》数十倍的经文,并拿来质疑已被列入阿含经系列,且又是「有名有姓」,被古德所认可而翻译的《央掘魔罗经》耶?我想稍微有逻辑之人,应该可以轻易判断辨别吕凯文在这上面的严重谬失啊!

 

再者,大藏经中,求那跋陀罗所译之阿含经典就有五十五部之多,若将此大译经师所译之经文,如同吕教授所「质疑」的那般,也就是怀疑求那跋陀罗所译之央掘魔罗经内容为:「带着成见的....夸饰与曲折的诠释效应」;那吕先生是否也在意指这求那跋陀罗法师所译之另外五十四部阿含经,等同《央掘魔罗经》之手法一样,皆是如吕凯文所谓的「似是而非丶移花接木丶带着成见的丶夸饰与曲折的诠释效应」?

换句话说吕凯文为了要否定《央掘魔罗经》,不惜诽谤求那跋陀罗法师所译的五十五部阿含经典,暗指为是他个人所「伪造」的经典喽?

可是我们观彼所译之阿含经,处处与如来所宣说之正理相符,何来如吕教授所言之「带有成见」?又何来彼所谓之「夸饰与曲折译诠释」?

反倒是吕教授拿不出「教证」或「理证」来证明其本人主张之正确性,却值得我们怀疑吕教授对阿含经中处处有第八识如来藏之意涵而不能信受,才是真正如彼所言「带着成见的」的心态而「大作文章」啊!并且吕先生才是真的如彼所言「以似是而非丶移花接木丶夸饰与曲折的诠释效应」来误解《央掘魔罗经》是如来於阿含时期所宣讲的事实啊!!!

结论:

  彼等吕教授丶印顺昭慧之流的信徒,对於诽谤大乘法者,若见任何经中有敍述到大乘殊胜於二乘时,其定性声闻凡夫必然心不生信,而故有诽谤之心。略述如下:

一丶定性声闻缘觉凡夫,以愚痴邪见故,不乐见央掘魔罗竟是彼佛示现,亦不乐见彼佛净土无有声闻缘觉之乘,唯是纯一大乘而无馀乘名:

《央掘魔罗经》卷4:「南方去此过六十二恒河沙刹有国。名一切宝庄严。佛名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如来应供等正觉。在世教化。无有声闻缘觉之乘。纯一大乘无馀乘名。彼诸众生无有老病及不可意苦。纯一快乐寿命无量。光明无量纯一妙色。一切世间无可为譬。故国名一切宝庄严。佛名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王当随喜合掌恭敬。彼如来者岂异人乎。央掘魔罗即是彼佛。诸佛境界不可思议。」(CBETA, T02, no. 120, p. 543, a16-25)

二丶定性声闻缘觉凡夫因贪图肉食口腹之欲,无慈悲心故,不愿放弃肉食,亦不乐见央掘魔罗经开示因有如来藏故,诸佛不食肉:

《央掘魔罗经》卷第四:【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因如来藏故,诸佛不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众生无始生死丶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犹如伎儿变易无常;自肉他肉则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界丶我界,即是一界;所宅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

 

我们不妨先来看《央掘魔罗经》这一段经文是怎麽解释?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禀白说:「世尊!您是因为如来藏的缘故,所以才说诸佛都不吃肉吗?」

佛说:「就是 这样啊!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死生生死,这样生生世世轮转不停丶互为眷属,所以,所有的众生,无非都是父母兄弟姊妹啊!但是,却像是魔术师在变化一样 ----魔术师就是讲如来藏----一下子把我们变成天人,一下子把我们变成人, 一下子又把我们变成畜生丶地狱身……等等,就像伎儿一样把我们变来变去,所以众生身是无常的。那麽,自己的肉跟众生身上所有的肉,同样都是来自每一个有情众生各自的如来藏所变现出来,所以同样是同一种肉啊!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诸佛不吃众有情的肉啊。」】

紧接着佛又说:【「文殊师利啊!一切的众生界,一切的我界,其实都是同一界,也就是如来藏界。都是如来藏所变化而出生的十八界,所以大家的色身也是如来藏所 变。因此如来藏所安住执持的身肉,其实同样都是如来藏的肉嘛!都是如来藏所变现的啊!因为众生与诸佛都是同一类的如来藏所变生的肉,所以诸佛不吃众生肉。」】

 

依上面所举示的阿含部经典,已可证明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持身识即是如来藏,然而持身识却是阿赖耶识,故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阿含经丶华严经》中,都曾 开示说持身识即是如来藏。如是依如来藏故而诸佛从来就不食众生肉故,可是吾等今时所见之西藏密宗及南传上座部的僧众,都还有在贪图众生肉,这明显违反阿含经之如来之教诲, 所以这些主张「大乘非佛说」的人,必然不乐见阿含经佛陀开示不食肉之原因。

我们再举示印顺注解《央》经在断句上的错误: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我,...断一切烦恼,故见我界」。这位主张「大乘非佛说」的吕教授与印顺邪师思想皆是同流合污,印顺於此经文不唯断章取义,更断句取义,扭曲佛旨。经文断句正确如下: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我次第断诸烦恼,得佛性,...是如来藏胜一切法,一切法是如来藏,所作及净信意法,断一切烦恼故,见我界故。」(摘自《阿含央掘魔罗经》卷四)

如是,阿含经中非是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我,...」而是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我次第断烦恼...。」印顺邪师断章取义已极不当,断句取义更为恶劣,非佛 门法师所应轻为。如来於阿含诸经中,处处以阴处界缘起性空广破常见我丶广破外道神我,焉有可能於《阿含经》中复说同於外道我之如来藏我?破外道神我常我已,欲示涅盘後非断灭,欲示成佛所应行之大乘道,故於《阿含经》中说菩萨道,说摩诃衍(大乘),说有涅盘後之我界,此我是假名我,佛於此句前已说是如来藏 故,已说非是阴处界我故,外道神我是阴处界我故。印顺并非不知此段经文之义,乃是为附合其应成派中观邪见,为否定其所不能证得之如来藏,故连续於四部经之 八段经文,加以断章取义,附会自己之臆想邪见。

现观印顺之全部着作,於阿含经诸经尚且不知不证,否定十八界之意根(第七识),复否定涅盘之本际--如来藏丶阿赖耶(第八识)。於如是粗浅之阿含基本佛法 尚且误会,而自言能知印度佛教思想,自言能知般若中观思想,无有是处!乃竟着作《印度佛教思想史》,曲解般若中观及龙树菩萨之《中论》思想为「性空唯 名」,无有是处!乃竟诬赖如来即是世俗我丶外道神我,更断章取义而援引经典,处处说为「如来藏我」,诬佛所说「假名我」为外道神我思想,诬蔑三转法轮诸经 与外道神我合流。

(以上全文完毕)

---------

(附件一)

从两类《央掘魔罗经》探讨声闻经大乘化的诠释学策略

论文发表者 <<吕凯文/南华大学宗教研究所 副教授>>

结论部份:

【以 上, 本文透过经文批判与对比诠释的研究方法, 针对两类《央掘魔罗经》的叙事结构与叙事元素进行分析。行文至此, 我们进行结论。首先, 就诸部声闻经的部份, 我们发现从素朴版本的《央掘魔罗经》发展到扩大版本的《央掘魔罗经》, 以至於到本生谭的《央掘魔罗经》, 尽管彼此所依的声闻佛教典范并未改变, 但是原初朴素版本的经文叙事结构在後世发展中, 在诠释策略与方法运用上, 已累积不少夸饰的宗教修辞。这些宗教修辞对於感性信仰层面影响深远, 也为佛教宣教起信的效应带来加分的作用。但是过度夸饰经文叙事情节的後果, 相对则是历史事件被添上层层神异色彩, 使得最初的单纯叙事原貌逐渐产生柔焦或失焦的宗教美感。宗教美感所激发的伟大情操固然纯真可贵, 然而反过来说, 这也是一种「真理与方法」上的提醒。提醒吾人探究宗教史实事件暨其可能真相( 真理) 时, 宜多留心〔带着成见的〕宗教修辞( 方法) 是否介入宗教文献, 起着何种程度上的夸饰与曲折的诠释效应。

其次, 我们也发现: 这 部大乘《央掘魔罗经》( 刘宋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篇幅长约三万八千七百馀字, 几乎为前述声闻经最小篇幅的《别译杂阿含· 1 6 经》( 约七百八十馀字) 的五十倍, 亦为最大篇幅的《增一阿含3 1 : 6 经》( 约五千一百字) 的七倍多。从简见繁的发展脉络看, 该经出场角色较前述声闻经多出数十倍, 衍生拓殖的剧情更为庞大神奇魔幻, 扩编添饰的宗教修辞更为堂皇炫丽神异。不仅该经提到央掘魔罗的「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如来」形象已不再是佛世时代的声闻弟子形象, 连该经提到的他方诸佛世界迥异於声闻佛教朴素的人间风貌, 核心思想也从声闻乘转移到【如来藏】系的大乘典范。

为此, 我们更发现: 这种佛教典范转移的变革, 源於大乘《央掘魔罗经》借用声闻乘《央掘魔罗经》「相同的」经名, 一方面以「相仿的」佛世时代央掘魔罗故事作为叙事结构的主轴,求得与声闻经「相似的」外表; 另一方面, 大量地以佛教文类学中的「未曾有法」 , 移花接木地丶自由地添加大乘教义於其中, 让该经中所有声闻乘的叙事元素「完全变质」为大乘需要的诠释资源。这是大乘经典经常套用的手法之, 与本文前面提到的大乘《涅盘经》丶《大宝积经· 郁伽长者会》与《优婆塞戒经》的情况极为类似。大乘《央掘魔罗经》, 也采用「似是而非」( p a r a d o x ) 的吊诡手法, 假藉杀九百九十九人的杀人犯央掘魔罗的故事, 翻新声闻佛教的形式上的不杀生义涵, 并主张「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如来藏思想】。

职 是之故, 本文套用生物学的「拟态」概念, 将这种大乘经典创作的文本实践, 正式命名为「拟态的诠释学策略」( He rme n e u t i c a l Ta c t i c o f Mimi c r y ) 。透过拟态的诠释学策略之运用, 大乘佛教将自身乔装为与声闻佛教相似的外表或内涵的拟态, 混淆新佛教典范反对者的视听与降低其戒心, 吸引旧佛教典范者亲近与认同新佛教思想。此中, 大乘新经典创作所带动的诠释效应, 不仅化解旧佛教典范思想的抗拒, 也为新佛教典范创造新宗教思想的「神圣文本」, 作为新佛教实践的「新公约数」,更促成佛教典范转移的既成事实。只是, 反过来说, 声闻乘与声闻经不仅是大乘与大乘经的宿主, 亦是其劝诱改宗的宣教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