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认识真正善知识-萧平实老师 |
桃园大溪正觉祖师堂-台湾一个佛教新地景的研究(一) |
桃园大溪正觉祖师堂-台湾一个佛教新地景的研究2015年10月15日在桃园万能科技大学举办的「第五届桃园文学与历史研习会」年度论文集 作者:杨美桂、张火庆、陈昭利 提要:在平实居士1及正觉同修会的努力下,桃园大溪正觉祖师堂於2007年4月15日落成,正觉祖师堂以弘扬释迦牟尼佛三乘菩提正法,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为宗旨,同于大唐时期玄奘大师所确立融摄中国文化的如来藏妙义佛法;有別於今时台湾四大名山及其他佛教道场以「意识心一念不生的离念灵知」为真心的教义,俨然成了复兴佛陀正法的代表,每年都有大陆学人前来朝圣而成为台湾佛教新地景。正觉同修会精神导师平实居士在此接引无数修行者悟道明心,使大溪正觉祖师堂成为全球唯一的大乘佛法选佛圣殿。本文分別介绍大溪正觉祖师堂的精神导师、成立经过、弘扬的教义、设计与功能、修行的法门、地景的价值,探讨此一台湾佛教新地景的殊胜意义。 关键字:大溪正觉祖师堂,平实居士,平实导师、萧平实导师、正觉讲堂 「文化地景(culturallandscape)」之为特定名词是在20世纪前叶,由美国Berkeley学派的人文地理学者CarlSauer教授所提倡2。自从1992年的世界遗产公约(WorldHeritageConvention)正式认定「文化地景」是文化资产的一类,并列为保护对像之后,近年来在台湾逐渐成为都市规划、建築、景观建築及人文地理学等空间学的研究主题3。依据我国2010 年修订的<文化资产保存法施行细则>,文化景观的种类包括了「宗教景观」、历史名园……4。此外,「文化地景」一词也被广泛运用于生活之中,它所指称的是:人们如何运用生活空间来建立身份认同,连接社会关系,取得某种共同意志所追求的文化意义。 台湾解严(1987年7月14日)之后,传统佛教蓬勃发展,汇聚了各种佛教资源而形成俗称的四大名山:南部(星云法师)佛光山、中部(惟觉法师)中台禅寺、北部(圣严法师)法鼓山、东部(证严法师)慈济功德会,在各自发展又互相竞争的硬体建设与信仰活动上,广揽徒众、行销国际,塑造了许多本土特色的佛教景点,一时之间,佛教表相上颇为兴盛与热闹。 相形之下,2007年4月落成的大溪正觉祖师堂5,其名气及信众似乎不如四大名山。然而,正觉同修会长期坚定地护持正法,宣扬玄奘菩萨所传承确立「第八识」如来藏为唯一真心的胜妙法义,有別於四大名山以「意识」为真心的教说6 ,回归释迦牟尼佛所亲证、宣说的三乘菩提正法,可说是末法时期的一股清流。因此,本文以「台湾一个佛教新地景」为讲题,说明「大溪正觉祖师堂」在桃园地区所标示、彰显的佛教意义。 第二节 平实居士—大溪正觉祖师堂的精神导师 大溪正觉祖师堂的兴建,是来自於正觉同修会的护持,而正觉同修会的精神导师是平实居士,弟子们尊称为萧平实导师、平实导师。以下,略说其生平及求法过程 ㄧ,平实居士,本名萧絜仁 於甲申(1944)年出生于台湾中部小镇农家。世代务农,祖父以耕读持家,父、祖皆为三宝弟子。13岁丧母,初识无常。少时即好打坐及方外之术,亦习金石、拳术、古文、针灸等。自小厌恶迷信,每斥神造世人之说,不信神能造人。……兵役期满后辞父离乡,於台北市觅职﹔五年后成立事务所,执行业务﹔虽游於世务,而乐于暗助弱小。……历练世间法18年后,於1985年皈依三宝,鼎力护法,勤修福德。7 平实居士早年求法期间,归依於圣严法师座下,有感于其所说法,与释迦牟尼佛所传实相法义回异8,故闭门自修,成就「无相唸佛」的基本功夫,开始小规模的开讲佛法,并继续参禅进修: 1988年,平实导师应邀在某居士家中佛堂开始讲说基本佛法,先讲五蕴、十八界法之缘起性空、四圣谛、十二因缘等阿含基本佛法,以《阿含经》中所说佛法为说法的主要内容。1989年初,平实导师转进而改修体究唸佛──参禅。从此开始常常住於见山不是山的境界中。十月初随圣严法师前往天竺,作为期15天的朝礼圣地之旅,而中断说法度众之事。返国后,鉴于长时处於参禅状态之「见山非山」境界中,不便继续说法而暂停讲课﹔并立即结束事务所业务,……中止了原来在某道场的许多义工事务,於家中开始闭关,摒绝一切外缘,专心苦参19天后,在第19天下午,终于骊龙颔下得珠──明心並且眼见佛性──发明智慧﹔因为无人可以印证故,嗣即深入经藏,以三乘法义印证无讹﹔不久又经佛之召见,说明此世、往世因缘,给与印证9。 正如佛经传记中所叙述的大德高僧,平实居士在学佛过程也有一段摸索、参究,而终于明心见性的经历。 兹据依<正觉同修会的创办缘起>10简述如下: 本会早期之建立团体名称,纯粹只为流通书籍之需要,乃因当时宣扬念佛法门之故,并因本会学人都以念佛法门而入禅门、终得证悟,乃於1995年名之为「唸佛三昧印经会」,以印书流通为主,并未思及成立永久性之共修团体,亦未思及建立道场,故平实导师唯以客座讲席之心态,随应度众因缘而每週各在他人所有之三处场所中宣讲佛法。当时的心态是:只要有人能明证真心,並且能眼见佛性,而有能力可以弘法延续时,便欲退隐家中进修禅定三昧﹔若有般若境界更高的行者出现时,则随时準备下座求教进修。 但众同修不願结束共修闻法,以及欲求书籍流通的永续性,乃有“佛教内明共修会”名称之施设,以印书流通及会内同修之共修指导为主,…….复因平实导师同时另於三处宣讲佛法,六年不辍,同修渐渐众多,但平实导师并未注意保养色身,导致声带、气管严重受损﹔同修们为令胜妙法门之弘扬不致中断,并为平实导师色身著想,遂在未先告知的状况下,积极另觅共修道场,然后强烈请求平实导师应允另行成立“佛教正觉同修会”,将四处学员集中於正觉同修会中合并共修,……1997年7月6日,佛教正觉同修会会员大会召开,并申请登记为“社团法人佛教正觉同修会”﹔设立之初,承租台北市士林区中山北路6段小巷中的公寓40坪地下室作为讲堂。后因学员日增,乃於2000年迁至大同区承德路现址的第一讲堂。 正觉同修会成立之后,为了指导学员从基础佛法到具备明心开悟的条件,开设了「禅净班」,以二年半的时间熏习佛法基础知见、锻练参禅功夫并启发菩萨种性,结业之后,随即升入进阶班,修学更深的法义,循序渐进、次第修学,若因缘成熟,则可报名「精进禅三」,希冀於平实居士的指导下悟道明心。证悟者可以转入增上班继续进修成佛之道。 由于正觉同修会各地的讲堂,主要供作开班授课、讲经法会的用途;而每半年两梯次的禅三活动,皆须向外借用场地,殊为不便;且经过多年发展,已於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美国洛杉矶等地设有共修处 ,开讲初、中、高级的佛法课程,历年结业的学员累计有数千人之多,为了让更多学员有更适当的参究环境,因此催生了桃园大溪正觉祖师堂。 第四节 克勤圜悟—正觉祖师堂的命名由来 祖师堂本是禅门用语12,大溪正觉祖师禅堂的正殿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及弥勒菩萨之圣像,正前方靠近禅堂大门处供奉韦陀菩萨;然而,与一般佛寺不同的是,面对佛龛的右侧供奉东山禅祖师克勤圜悟大师之圣像,这就是「祖师堂」的名称由来。据〈正觉祖师堂安座大典〉记载: 禅堂是迥异一般佛龛的高广明亮法座,供奉著本师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及弥勒菩萨之圣像;正前方靠近禅堂大门处供奉著韦陀菩萨,冥护著正法之弘扬及选佛场内之佛弟子四众;面对佛龛的右侧则供奉著东山禅祖师爷克勤圜悟大师之圣像,这也就是禅三道场之所以称为「正觉祖师堂」的缘由之一。平实导师常常忆唸著克勤大师往世教导的恩德,所以依记忆所及而彫刻了克勤祖师圣像,供奉在禅三道场中,让想要亲证正法的四众禅子们因此可以亲炙克勤祖师,於禅三时也可以祈请祂的帮助。13 圜悟克勤生于北宋仁宗嘉祐8年(1063),圆寂於南宋高宗绍兴5年(1135),四川彭县人,俗姓骆,名克勤,字无著,是北宋临济杨岐派的禅师。幼年时智慧过人,能日记千言。因游妙寂寺,读佛经,有所感悟而出家。及长,从文照、敏行两位法师研习经典。后至成都玉泉承皓、黄龙祖心东林常聪处参学问道。最後在杨岐派白雲守端的法嗣五祖法演禅师会下大悟,得传心印,成为北宋临济杨岐派的禅师。圜悟克勤得法后,先后在曹溪六祖寺和成都昭觉寺开堂出世。与五祖门下的佛鉴慧勤和佛眼清远,并称为「三佛」。其后,深得高宗、徽宗尊崇,曾召克勤入宫问法,赞赏其修为,赐号「圜悟」。建炎二年(1128)奉诏往江西云居山真如院住持,翌年因老迈而隐退,归隐故乡成都昭觉寺。绍兴5年(1135)8月,於昭觉寺圆寂,享年73岁。火化后,有舍利子无数存世。諡号真觉禅师。圜悟克勤以华严玄旨和禅宗心要,圆融说法,闻名於朝野内外。被后世誉为禅门第一书的《碧巖录》十捲即出自其手。 平实居士於禅堂特別安立克勤圜悟大师之圣像,是因为夙昔於其座下明心见性,为感念师恩,并表彰法脉传承之意涵,故此禅三道场即称为「祖师堂」。在其著作中,多处提及此事,《宗通与说通》云: 然胎昧不障修道,若遇法缘,便能自行悟入,往世所修所证般若智慧,又复现行,继续修证,转更超胜前世。如余往昔出家於印度,虽得明心,未能见性;复於九百餘年前,於先师克勤大师座下破参,又见佛性;14 由于有这样的实修体验,因此,将克勤圜悟大师之圣像置于正殿,并於2007年4月15日安座大典后,於当天下午的会员大会开示: 克勤大师对我之恩,甚深难报,即使今世为弘扬正法的所有作为,以及现在的造像供奉,都不足以表达我对其景仰感恩之意。至今只要一思及此,我的头发仍旧会因感动而竖起,虽然不知克勤大师目前发愿投生到何处护法弘法?但为报佛菩萨与祖师恩德,同修会就需要有更多的证悟者,来扩大同修会正法的威德力。千年以前克勤祖师就嘱咐要有更多证悟者,正法才有力量。 综上所述,可知大溪正觉祖师堂的名称由来,所谓「正觉」乃因其根据如来经教圣言量及个人实证之现量,弘阐释尊三转法轮的如来藏妙法;「祖师」则是传续北宋克勤禅师之禅门心法,并以培养更多宗门悟道者为报答师恩;因此,正觉祖师堂又名「禅三道场」。 |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