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道的真面目03─神权丶他力救赎─佛教相信明明上帝实有存在吗?

 

 

〈一贯道的真面目03─神权丶他力救赎─佛教相信明明上帝实有存在吗?〉

 

  ▓救赎思想非佛教本怀

 

  对於佛教而言,探讨造物主丶主宰者是否存在的议题,乃「无记」的范畴,无论造物主丶主宰者存在与否,都与解脱无关(更何况佛教不承认实有造物主丶主宰者存在),烦恼的根源是因於对於无明与邪见的执着,也唯有祛除对於无明与邪见的执着才能解脱,故探讨造物主丶主宰者是否存在对於解脱道而言没有意义。

  但是,由於一贯道承认实有造物主丶主宰者─「明明上帝」的存在,却又认为佛教亦是归向一贯道─这意味着:(1)一贯道将佛教认为对於解脱道而言是无意义的东西视为是究竟丶绝对的目标;(2)在一贯道的认知中是误认为「佛教也是承认明明上帝实有存在」的。因此,虽然探讨造物主丶主宰者存在与否对於解脱没有意义可言,但是我们仍然有必要厘清─佛教认同造物主丶主宰者实有存在吗?佛教期望所谓的造物主丶主宰者救赎吗?如果造物主丶主宰者非实有存在,那「天命」(上天授予之法旨丶使命或任务)也应是虚妄不实的,则一贯道的「求道」丶「修道」与「办道」无用。厘清这些问题虽然与解脱无关,但可显而易见佛教与一贯道在见地根本上的差异,让道亲清楚明白佛教并非像一贯道单方面错误教导的那样。

 

  一贯道认为「求道」後,若认真「修道」丶「办道」(传布一贯道信仰,简而言之即为「传教」)─包含追随丶服膺「明明上帝」丶「仙佛」丶「活佛师尊」等,将来死後可以由「仙佛」与「老母娘」(明明上帝)丶「活佛师尊」等救渡而回归到「理天」,从六道轮回中得到救赎与解脱,这是典型的「神权救赎」思想,基本上,这是一种契约关系─道亲与「仙佛」丶「明明上帝」丶「活佛师尊」等的契约关系。然而,在此姑且先不论所谓的「明明上帝」与「理天」真相为何丶到底存不存在,依於基於缘起法的四圣谛实践的解脱道 (*以及胜义如来藏为根本的佛菩提道),才是佛教古仙人道迹的本怀,佛教追求的是智慧与觉悟,解脱全赖於自己的觉证,而非「仙佛」丶「明明上帝」丶「活佛师尊」救赎,这是佛教与一贯道在修习态度上的差异。

 

  对於佛教而言,佛教修道的目的最终并非藉由他力救赎趣向「理天」,也不是祛除原罪,而是藉由如实明了与观察缘起,启发智慧与觉悟而烦恼止息─破除「我执」─乃至涅盘,佛教认为烦恼根源於自己对无明与邪见的执着,惟有自己的觉悟丶破除迷惑才能令自己解脱,并不会因为藉由他力将我们从此处救赎到彼处,烦恼就不存在了,如同眼睛被遮住的人,如果不拿掉遮蔽物,并不会因为他力将其从此处移到彼处,就因此得以见到光明,眼睛被遮住的人要见到光明,惟有拿掉遮蔽物。神权救赎思想并非佛教本怀,佛陀与其弟子们并不存在契约关系。佛教根本上是否定有造物主丶主宰者实有存在的,一贯道本质上承认造物主丶主宰者(明明上帝)的实有存在,而否定主宰者丶造物主实有存在的佛教,并不期望一个不存在的主宰者丶造物主救赎。对於佛教来说,修行的目的在於烦恼止息─破除「我执」(*以及破除无始无明追求明心见性),并非回归到一个「相信存在的理天」。

 

  佛教认为一切现象皆是无常,而现象的无常是因为缘起与缘灭(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并非因为主宰者丶造物主掌控,一切现象的生丶灭变化(包含生丶老丶病丶死)是因为缘起与缘灭,生是因缘而生,灭是因缘而灭,而非主宰者丶造物主创造或毁灭。顺世间所谓的「福」丶「祸」(顺世间的相对概念),是由於众生业力丶因缘的作用,并非存在一个主宰者丶造物主掌管或进行所谓的「赏善罚恶」,而佛教也没有「赦罪」的观念。

  (中略)

  很多道亲认为说「我」这个代名词,即是有我执,这是如同掩耳盗铃般的错误与荒谬见解。就世俗谛言,所谓「你」丶「我」丶「他」这些代名词仅是顺世间而言的区别,仅是假名安立;就胜义谛言,并非实有存在「你」丶「我」丶「他」。证达无我丶涅盘的圣人,随顺世间亦言「我」,以表就顺世间而言,区分你丶我丶他之别,但是圣人了知顺世间所言之「我」,於胜义谛言并非实有。言「我」不代表有我执(佛陀也言「我」,但不代表佛陀有我执),但是,刻意回避不言「我」而改称「後学」(道亲的自称),也不代表内心就没有我执。

 

  一贯道认为造物主丶主宰者(明明上帝)是实有存在的主体,这样的见解正是「我见」,佛教认为这是错误的见解,依循这样的见解无法得到真正的烦恼止息─破除我执,而且也与佛教解脱观背道而驰。如果造物主丶主宰者(明明上帝)不是实有存在的主体,仅是概念上的假名安立,并非真实存在,那麽并非真实存在的东西无法创造天地,如果期望非真实存在丶仅是假名安立的东西能创造天地,就如同期望龟毛与兔角能造此世间。

 

  佛教目标在於破除我执(包含「人我」与「法我」二执),唯有破除我执,才能达到真正的烦恼止息。

  「人我执」指的是错认「自我」实有且存在,而有种种自私自利得失等执着,佛教允许在顺世间的概念上假立「自我」;就(*世俗谛言,从现象界的观察之中),佛教并不承认有实有主体存在,亦不承许「自我」的真实存在,错认「自我」的真实存在是因为无明而对於五蕴的邪见与我执,错认五蕴为「自我」并认为其真实存在。因此,「自我」仅是在概念上假立的假名,不是实有存在的主体。「法我执」指的是妄执诸法有其实有且存在的体性,或说妄执诸法为实有。

  这意味佛教除了否定主宰者丶造物主实有存在外,也否定通俗观念所认知的有一个「永恒且实有主体的『灵魂』(神我)」存在,佛教(*除了大乘法的根本--如来藏以外,世间一切诸法)并没有存在永恒丶实有主体的观念。在此必须注意:佛教人士有时也会使用「灵魂」这名词,佛教对於「灵魂」这个名词有承许与破斥两种立场,通常佛教承许的「灵魂」指的是基於因缘和合作用而立的「识」(*神识丶意识),而佛教破斥的「灵魂」指的则是「神我」,也就是认为吾人身心内中外有一个(*具有能觉知丶分别丶作主的心为)实有实存主体的见解。佛教有六道轮回的观念,但六道轮回是因为业力轮回─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生缘老死),不是有一个「永恒且实有主体的『灵魂』(神我)」在轮回,在此前提下,佛教当然也没有「将灵魂(神我)从六道轮回中救赎出来」的他力救赎思想与观念。

  佛教认为造成吾人痛苦之根源在於我执,以因有我执故,故而有「我」与「我所」的对立执着,以因有「我」与「我所」对立执着故,故而有种种得丶失执着,以因有种种得丶失执着故,故而有种种苦丶乐执着。倘若我执不祛除,即使得到一个「永恒」的救赎,烦恼依然存在,种种痛苦依然缠缚─即使得到「救赎」亦无法烦恼止息。

 

  ▓佛教净土法门与一贯道救赎思想有差异

 

  有些道亲以佛教净土法门攻击:「佛教净土法门不也是救赎思想吗?」。当知净土法门在修行上乍看像救赎,但是,实际上并非救赎,最终仍是自力觉悟成就。净土法门讲「接引」,然而「接引」与「救赎」是两回事,在概念上有差异,前者乃指死後牵引至西方极乐世界继续修行,最终仍自力觉悟成就;後者乃指有一造物主或主宰者,可以救赎你丶决定你解不解脱。而且,净土信仰亦与神权救赎信仰有天差地别,首先,净土信仰仍是否定造物主实存,教法不离缘起无我;复次,阿弥陀佛对於净土信仰而言,并非造物主,更非救赎者,而是同释迦牟尼佛一样是导师,而且并非阿弥陀佛决定吾人所作善恶业可以就此一笔勾销,而是「带业往生」,而後觉悟自证。

 

  净土法门虽然有点像救赎,但实际上仍是自力成就,《阿弥陀经》即云: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丶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可见净土法门的基本功是「一心不乱」,此尚需自力修持到一定境界,而《阿弥陀经》亦云极乐世界:

  「其音演畅五根丶五力丶七菩提分丶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五根者即是信根丶念根丶慧根,五力者即是信力丶进力丶念力丶定力丶慧力,七菩提分者即是念丶择丶进丶喜丶轻安丶定丶舍,八圣道分者即是正见丶正思惟丶正语丶正业丶正精进丶正定丶正念丶正命,亦即是在极乐世界修持此五根丶五力丶七菩提分丶八圣道分,此与在娑婆世界之修持方法无有差别─同是三十七道品,终是自觉悟成就,绝非不经修行,阿弥陀佛就可以令你成就,道亲以「救赎」来理解净土信仰是错误的。此终仍自力成就的过程,道次第解脱皆不离缘起无我之教义,根本亦是否定造物主丶主宰者实存的;此与部份一贯道道亲认为经过所谓「求道」即可超生了死,即使不经修行,死後亦可由明明上帝救赎回理天成仙成佛的思想有着天差地别。

 

 

  ▓明明上帝非实有存在─解脱与明明上帝丶活佛师尊无关

 

  於佛教《文殊师利问经》中记载: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邪见人说如是言。摩醯首罗天造此世间。如是邪说当云何破。佛告文殊师利。此是虚妄非真实语。又馀外道言。非首罗造。若由首罗不应自谤。何以故。自由故。若自由者。则一切世间以首罗为师更无馀师。若一切世间各自有师。则诸世间非首罗造。若一切事由首罗者。若事首罗则应无疑。又摩醯首罗经不作是说。若有此说众生不应生疑。是故文殊师利。知此世间非首罗所造。当知不实是虚妄言。佛说此祇夜。

    若诸善恶业 摩醯首罗造

    世间无事证 无人决断说

    如此不真语 虽说不成就…」

  经文中「摩醯首罗天」即「大自在天」(婆罗门教的神祗),其之於婆罗门教概念中的地位跟「明明上帝」之於一贯道概念中的地位一样,所指都是「至高无上的造物主丶主宰者」的概念。

  不同於婆罗门教的概念,佛教在概念上允许「摩醯首罗天」的安立(就顺世间而言),但「摩醯首罗天」并非造物主丶主宰者,因为佛教并不承认造物主丶主宰者的实有存在。於此经记载中,佛陀否认「造物主丶主宰者实有存在」丶「造物主丶主宰者造诸世间」的思想与概念。由此可见,一贯道承认有造物主丶主宰者型态的「明明上帝」实有存在丶「明明上帝」创造天地及世界的认知与观念,是与佛陀否定造物主丶主宰者实有存在丶世间非由造物主丶主宰者创造的观点相违且矛盾的。

 

  道亲可能会玩弄文字游戏:「一贯道不称『造物主』,而称『明明上帝』,而《文殊师利问经》中否定的是『摩醯首罗天(大自在天)』,而非『明明上帝』」。所谓「依义不依语」,「摩醯首罗天(大自在天)」与「明明上帝」只是名称不同罢了,但意义都是指最高无上绝对的造物主,说穿了,一贯道的「明明上帝」很明确就是佛教否定的「造物主」之义,无论其名称为何,意义上指的就是「造物主」。姑且不论此经,从其他经论来看,佛教当然也是否定「明明上帝」(造物主)存在的。「摩醯首罗天(大自在天)」之於婆罗门教概念中的地位跟「明明上帝」之於一贯道概念中的地位一样,所指都是「至高无上的造物主丶主宰者」的概念。佛教否定的是「至高无上的造物主丶主宰者」实存的概念,而不是造物主之名为「摩醯首罗天(大自在天)」或「明明上帝」与否。否定的是其义(依义不依语),而不是其名称。道亲勿以佛教否定的是「摩醯首罗天(大自在天)」,而非「明明上帝」为藉口来诡辩及闪躲。

 

  《文殊师利问经》破斥:如果主宰者丶造物主是实有存在的,且我们的身心皆为主宰者丶造物主所创造与控管,那麽它也应能控管我们的思想,可是我们的自由思想可以否定主宰者丶造物主的存在;若主宰者丶造物主存在且一切为其所造与控管(包含我们的身心),那麽主宰者丶造物主也创造了「否定主宰者丶造物主的自由思想」就如同自己在毁谤自己,这是荒谬且无理的。

 

  如果我们的身心皆为主宰者丶造物主所创造与控管,那一切众生的思想应是统一认同其存在,可是有的人认为其存在,有的人则认为其不存在,可见主宰者丶造物主无法控管我们的思想(也无法控制我们觉悟与否)─所谓「相信『造物主丶主宰者』存在」是一种相对的主观,而非绝对的真理。

 

  众生的烦恼是因为执着於无明与邪见(包含我执),由於主宰者丶造物主无法控管我们的思想与见解,亦无法控管我们觉悟与否,意味着也无法祛除我们对於无明与邪见的执着。因此,惟有自己对於真谛的觉悟才能令自己解脱,如同饥饿的肚子惟有自己进食才能填饱,他人进食无法填饱自己的肚子;期望藉由信仰他力得到救赎─期望「明明上帝」与「仙佛」丶「活佛师尊」等救赎,就如同期望藉由他人进食而填饱自己的肚子。

  佛陀为不两舌丶不妄语者,佛陀明确的否定造物主丶主宰者的实有存在,如果道亲认为佛陀矛盾的宣说造物主丶主宰者是实有存在的,那这就是在谤佛了。

 

  佛教否定有造物主丶主宰者实有存在的见解与一贯道的理论根本冲突且矛盾,有道亲说:「教义只是因时丶因地丶因人而设,他(佛陀)不讲不代表没有,只是那时候的人不需要」(这似乎是道亲常用的藉口),这样的说法不对。

  於佛陀还在世的时代,当时早就有认为造物主丶主宰者实有存在的吠陀丶尊佑思想了,而且这在当时的印度还是主流思想,可是佛陀仍然是否定当时的主流思想─否定有造物主丶主宰者实有存在。

  复次,佛陀有些方便说是因时丶因地丶因人而设,但见地核心─缘起论─无我论并非因时丶因地丶因人而设─缘起性空丶无我丶无生之真谛没有时空限制的问题,而缘起论─无我论在根本上否定有造物主丶主宰者的实有存在,换言之,佛教否定造物主丶主宰者实有存在的见解,并非因时丶因地丶因人而设。

 

  如果佛教基於缘起论─无我论的证悟存在时空限制的问题,那麽佛教的证悟就不是究竟的,佛教的「无上正等正觉」则成妄语(如此宣说佛教是过时教派的道亲有毁谤佛丶法丶僧三宝之过谬)。

  道亲也读《金刚经》,当知《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道亲认为佛陀的见地核心(无我论)是因时而设,这样的见解与认知,是基於过去丶现在丶未来哪一颗心呢?如果道亲认为佛教的见地核心有时空的限制,这就如同在说佛性也有时空限制一样。

  总而论之,佛教认为「明明上帝」与「仙佛」丶「活佛师尊」无法救赎我们,惟有自己的觉悟,祛除对於无明与邪见的执着,才能令自己从烦恼中解脱。解脱与否,在於自觉,跟「明明上帝」与「仙佛」丶「活佛师尊」没有关系,亦与有无「求道」无关。

 

  ▓天命没有意义,而且是障碍丶不可靠的

  对於佛教而言,佛教并不承认造物主丶主宰者的实有存在,也认为根本没有「天命」这种东西(此处「天命」系指上天授予的使命或任务,或称「法旨」)。并非因为如同一贯道所言「天命」极为珍贵,所以佛陀并未亲口宣说或秘传,事实上,佛陀说过他的教法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佛陀为实语者,为不两舌丶妄语者),一般我们常听闻佛教的「(秘)密乘」或「密宗」一词,佛教所谓「(秘)密」泛指「甚深」,其泛指甚深缘起之义理与诸佛不可思议之佛境,而非「(不可告人的)秘密」(*亦非私底下搞男女双修这种不可告人的邪淫密宗)。佛陀未亲口宣说过「天命」这种东西,并非因为「天命」极为珍贵,所以秘传,而是因为佛教根本不承认有所谓的造物主丶主宰者实有存在,不存在的东西根本无法授予所谓的「天命」。

 

  「天命」基本上是基於封建思想(与阶级思想丶主仆思想)观念的产物,甚至是破坏平等思想的邪见。一贯道相信宇宙有一至高无上的造物主丶主宰者─所谓的「明明上帝」,而「明明上帝」统领一切,因此唯有领有明明上帝授予「天命」者,才能解脱。简单的说,「天命」就如同「明明上帝」的授权丶邀请函或通关密语,唯有持有「天命」者,才能返回「理天」─一贯道道亲们假想有一个至高无上且不可超越的造物主丶主宰者,而宇宙丶我人身心…等仅次於造物主丶主宰者,恒不超越造物主丶主宰者,这是一种阶级思想与主仆思想,并非真正的平等。

  对於佛教而言,一贯道的「天命」之说是错误的见解。因为佛教并没有造物主丶主宰者实有存在的观念,佛教否定造物主丶主宰者实有存在,当然也没有至高无上的造物主丶主宰者可以授予所谓的「天命」。

  佛教认为我们之所以可以解脱,是因为觉观甚深缘起,明了「无我」而喜贪尽,乃至自知不受後有而觉证「无我」(破除我执),解脱生死轮回(无明灭则行识,行灭则识灭…乃至生老死灭),(*以及修学佛菩提道圆满)乃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涅盘,解脱不是因为领有「相信存在的『天命』」。烦恼止息与否,而是在於自己的觉悟,非持有「天命」与否。

  事实上,如果「天命」真的存在,那对於修道是一种障碍。

  如果唯有持有「天命」才能解脱,那修道没有意义可言,因为如果「明明上帝」可以给我们「天命」让我们由轮回入涅盘,那也应能撤回「天命」让我们由涅盘退转回轮回,如一贯道典籍《道统宝鉴》记载:

  「八祖姓罗讳蔚群…又有作皂袍灵文丶通天钥匙经丶收圆龙华经等,泄露真机,大阐先天大道,广渡大地善良,奈众生孽重,诉冥府而求还,普渡犹远,祖心太切,上恼无皇天尊,降下皇风大考,将罗祖碎尸把道收回…」

  此中说明一贯道罗八祖罗蔚群的「道」丶「天命」被上天收回,由此可见依止神权信仰是并非可靠的解脱保证,因为神权可以给予我们「天命」,也可以自由收回「天命」,若神权可以让我们由轮回入涅盘,那当然也可以让我们由涅盘退转回轮回,是故一贯道这样的解脱结果系立基於神权的喜恶,并非真正且可靠的解脱。

  复次,如果无法破除对於无明与邪见的执着,那即使持有「天命」,烦恼依旧在─持有「天命」,无法烦恼止息,亦与解脱与否无关。总而论之,「天命」的持有不是真正且究竟的解脱。佛教根本不认为有「天命」存在,也没有「天命」的观念。

 

  因此,有道亲认为因为佛教没有领「天命」而无法解脱。事实上,佛教根本不认为有「天命」─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要怎麽领有。佛教不关心「天命」这种不存在的东西,而解脱与否也跟有无「天命」没有关系。

以上文章摘自《一贯道的真面目:澄清一贯道对於佛教的扭曲》(括弧内注明*号乃是吕美玲补充)

 

http://datokuo.pixnet.net/blog/post/4789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