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志成先生聊聊41 | 空谷跫音——护持贤劫千佛(连载7)3

  琅琊阁写手也曾抨击正觉书中所说 玄奘菩萨过访西域般若趜多,应为木叉趜多之误,而这确实是正觉书籍勘误疏失之处(本会书籍中的确有一些无关于三乘菩提实证义理之小失误存在,然全面修正牵涉人力、金钱、物力,因此不会在一发现失误就重刊印行);虽然由于编辑校对者在出版前的校对查证时便已漏掉了这处而有失误,然此并无涉及 平实导师所说的第一义正讹,亦无碍于学人及琅琊阁理解第一义。在此亦无庸讳言,无论事相上、制度上、管理上、心态上,乃至在这书籍编辑、文字订正的工作上,教团确实存在着一些小缺失尚待改进,我们会依建言继续改善,让会务更好,让此大乘教团更被信任。老实说,一般书籍中有错别字或其他错误也是常见,没有人愿意如此,特别是此类专业性的书籍,而欲求完全没有错别字乃至事相上无关实证之错处,是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等候发觉时再修改便是,不是大不了的事,因为于法义无关。本会以建立学人三乘菩提的正知见为首要,出版书籍的目的在期使学人能依之真修实证,至于书中偶有错别字,乃至人名误植等事相上之淆讹,亦是瑕不掩瑜,且会尽力改进。


  弟子若于法有误解,当求师父开示教诲


 今日这些退转者写的文章,不像曾经受学于 平实导师的弟子,倒似将师父 平实导师视为寇雠。纵使琅琊阁写手遭受过任何误解,还是很难合理化目前的行为,何况在事证上彼等并未受会里误解,只是他们的自意妄想。倘若真有误会,为人弟子者理应放下身段,随取一种方式处理:一者坦然释怀,放下所有纠结;二者请求师父继续开示教诲(许多事牵涉到过去生累世习气与因果);三者向师父自白说明自身实际之言行,以求厘清真相。然琅琊阁写手似无意愿,或者早已不认同自己的师父 平实导师?却又周二晚上都来听经、周末晚上都来听受《根本论》的课,其意难明。


 可以理解一个人的价值观受到挑战后,是要嘛全盘接受,不然即全盘反对,这对世智辩聪的人来说,还真的没有中间妥协的空间。在计着执取这表面所见时,何不体会、观察真善知识的理念是什么,以及 平实导师在此大乘佛法禅法复兴的时代,除了立竿见影的大作为之外,更要传达什么讯息给后人。平实导师会被当成是佛教历史上极佳破邪显正的典范,因为所留给后人的法藏有着数不清的指名道姓的诃责,直接向历史(佛史)负责,功过自揽,扫尽海内外谬见、匡复天下内外正见。古时 大慧禅师自说不惜以恶口来猛烈破斥邪说,今 平实导师亦然,这样所示现的高度与风格自是不可能使得人人满意,然又何妨?大师的高度本来就不是世间腐儒可知,岂用迂回语句误人,直是浪费此生时光;此等破斥邪见之语句,体现出一位被 如来深切叮咛的圣者情怀,当这些语句流传到后世,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同;因为大师就是有这样的高度,可以来(示现)对这时代假名大师诃责,让“断常二见不是任何正信学佛人该有的想法从此长存人间,人人了然于胸。当琅琊阁在吶喊着无法接受 平实导师的教导时14,所怀抱的仅仅是个人设定好的想象空间(温和协调、一切平和?);这与释惟护无法相信真悟禅师会是如此激烈破斥那些专事静坐、以定为禅之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琅琊阁及其写手,列举 平实导师破斥邪说之语句(破斥诸大山头断常二见之恶说山主)后,藉此表达他们无法认同,并指称网上那些凡夫大师与小师们的说法才是正法,与他们同样都是六识论的“正法。在他们心目中,平实导师应转变为客客气气,不该独断地说话、不该直接让人难堪?然历史上,悉达多太子说出了“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震撼天地之事实,这是不是琅琊阁及其写手所认为的“独断


 当 如来在《佛藏经》极为严厉指斥这些六识论的断常二见者,那已非犀利可以形容,琅琊阁及其写手脆弱的心灵是不是要因此破碎了?是否在不能接受的情形下,要诃责如来:“为何讲话不能客气一点?即使是佛,不也应该要慈悲吗?为何要如此说?


 如果琅琊阁说 如来是善知识,当然可以如此“专擅独断来责备人;然而为何当 平实导师完全遵照如来圣教,也如是指责断常二见者时,琅琊阁就说是独断?若说断常二见之人改了,下手要轻点,这可能还有道理;然这些执断常二见之人,有改变他们被 如来诃责到极点的恶见了吗?难道违背如来所说的断常二见者,就不是横加独断于 如来正法之中?如是者岂非独断加三级?琅琊阁却可容许这独断的断常二见存在,到底谁才是独断?


 当知真福田僧所摄的菩萨僧、声闻僧及凡夫僧都无断常二见,即使再次之的福田僧亦无断常二见,此是如来所说15;那么这些被平实导师破斥的坚执断常二见之法师是僧、还是非僧?真的要说僧,即是《佛藏经》大力猛烈斥责的破戒比丘16,僧格何在?琅琊阁你不愿救护他们,是你个人的自由,然慈悲的如来从不如此:释迦如来因地作国王时为护持正法而杀毁谤大乘经典之婆罗门,如来果地让六师外道因惭愧而断命,这都是在救人。只有对大乘法没有绝对信心的人,犹自内心挣扎这两则故事所带来的冲击,终究还是嘴硬说:这绝对不是来自佛陀的教导。然而经典具在无误,容不得彼等嘴硬。


 在此要说的是:真理的实践从来不是画上一条直线即可成真,这不是不曾实证的学术人以为的思想境界;他们必然要走上一条极为艰辛、备受煎熬、迂回不已、重复不断的不可爱不圆满的苦果之路,遍历十方恶趣轮回岁月,无尽劫数头出头没,才能够转向得出。大乘法中,若没有超乎想象的信心绝难成就,如禅师有云:“天晴日头出,雨下地上湿,尽情都说了,只恐信不及。17善知识的善教导都说了,证量该显示的也都显示了;仍然怀疑的人就继续怀疑吧,他的怀疑在未来终究有着终止的一天。当平实导师未来成佛,完成一期摄受众生的化缘后,还是会继续于其他小世界示现成佛;无论百千万亿劫,该师父 平实导师摄受的弟子,法界中犹然还得由 平实师父来摄受。


 所以,无论哪一位退转者有种种不是,平实导师犹然期待他们将来能有所改变,因为一切众生都有无穷尽的未来。即以琅琊阁为例,其还有眷属信受大乘正法时,平实导师还是不忍说出琅琊阁的真实名字;对于琅琊阁写手也是一样,他的全部眷属都仍信受大乘法,平实导师同样继续为他保留着姓名而不忍说破,这即是作师父的心意。


  无法对善知识真正服气,反而造就大乘正法扬名中国大陆之契机


 又,早点爆发琅琊阁之抨击正觉事件,对佛法弘扬并无不好。因为琅琊阁除了攻击事相上的问题外,更自负于以法义来抨击 平实导师的说法。当琅琊阁一小群人的背景是曾在正觉教团修学,现又继续积极听经及在增上班上课,以伺机抨击 平实导师;这样的文章直接贴于中国网站时,对大陆反对平实导师的学人们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于是转传琅琊阁的文章。但当琅琊阁所自矜的法义都遭受公开回应破斥,事相上有缺失处则被视为建言对待而一一调整改善后,在大陆想要依仗琅琊阁再来质疑、反对、抨击 平实导师与正觉教团者,必然顿失所依,只能噤口,此反而将促使大乘正理在未来的大陆蓬勃弘扬(且让琅琊阁“留名青史);不应当随便看待圣位菩萨于此世间的示现,怎样的过程都本有安排。


  如来开示—毁坏菩萨的向道心,超过具足造五无间罪业


 如来在《佛说华手经》开示:


 舍利弗!置是恶心出佛身血,我说具足五无间罪;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其罪过此。何以故?起五无间罪,尚不能坏一佛之法,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则为断灭一切佛法。……若人破戒、不信、呵骂、呰毁,坏菩萨心,当知此罪过五无间。18


 今天网络上有人恶心随手转发、转传这破坏、诃骂、呰毁 平实导师的言论、文章、留言,却以为一点事情都没有。在此且置这毁谤胜义僧之业,如来更关心的是众生的菩萨心。当接收到琅文讯息的人,若因此而对大乘法产生疑虑,导致他的菩提心被破坏了(注意!未说全灭),这就是犯下极重罪,远远超过具足犯下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出佛身血的五无间地狱重罪。


 如来于《佛说华手经》又开示:


 “令四天下满中阿罗汉,若有一人皆夺其命。汝意云何?是人得罪宁为多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佛言:“我今告汝,若人呰毁坏乱菩萨,令其信受,舍离是心,失佛智慧,比前罪者,百分、千分、百千万分尚不及一,乃至譬喻亦不能及。19


 如来再以五无间罪中之“杀阿罗汉为例,举一四天下(一小世界的四大部洲)有情全都是阿罗汉被杀而作譬喻。我们姑且以地球(位于南赡部洲)为例,设想整个地球皆充满阿罗汉,这时有人出来尽夺其命,其罪业虽重,然比起(转传毁谤 平实导师文章、写造谤文、恶意留言等行为)破坏这本来发愿成佛的人之菩提心,令他人对真正的成佛之道丧失信心,那罪业是超过、胜过、远远越过尽夺全世界满满阿罗汉性命的罪业,过于十、百、千倍;造作杀害一阿罗汉的无间罪已是极重,何况呰毁坏乱菩萨之罪又远过于杀害无量数倍的阿罗汉之罪;实难想象,却极易造罪。


 在此恳求大众,莫将 如来甚深告诫当作是恫吓、劝善,你实不须与造极重罪者同一下场,亦无须考证《佛说华手经》是否为真经,因为《佛藏经》等许多经典中也是如此说的,连极乐世界都不接受诽谤正法者20,心想求生极乐以逃其罪亦不可得;你绝对无须以未来的无量世果报作代价,来确认经文所说真实。已造过失者,唯一能作的是忏悔、忏悔、再忏悔,最好之法是公开求忏悔,以及写信向 平实导师诚挚忏悔、请求灭罪;然后日日忏罪,最好能护持正法弥补过失求见好相,然后求生极乐世界,莫作他想(言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