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残暴的伪藏传佛教、西藏密宗、喇嘛教杀人证据 |
达赖辖桑披寺两度活剥清廷要员,三品官施文明被制成人皮鼓 |
(图示:杀气腾腾——1989年拉萨骚乱中喇嘛持枪。依照佛门戒律, 在家人尚不得蓄刀杖等杀人器具,何况自诩为出家的喇嘛!)
光绪年间,定乡(今乡城县)桑披寺大喇嘛,操纵民众,抗差劫台,不受里塘管束...... 四川总督派施文明前往剿抚,行至火竹卡,因寡不敌众被俘,桑披寺将施文明活剥,人皮制作成寺庙法器(鼓)。
——引自:《理塘县志》,四川省理塘县志编篡委员会编纂
清初桑披寺获达赖喇嘛扶持崛起 清初乡城县教派林立,格鲁派的南那岗寺是小寺,主持若·崩松本洛不忿被其他教派欺压,赴西藏向格鲁派领袖第五世达赖喇嘛告状。达赖遣蒙古军官吉布康珠(版按:请注意,达赖派出的不是主管政务的文官,而是武官!寺院的改革为何要动用武官,颇耐人寻味。)到乡城整改寺院。吉布康珠武断将硕曲河流域诸教派共108座寺庙统一改奉格鲁派,在原属噶举派的甲夏寺原址兴建桑披寺(1669年),由桑披寺统率当地格鲁派。1811年,桑披寺主持兼赤江活佛绛曲群培出任第九世达赖喇嘛的经师,1815年登第六十九任甘丹赤巴法座,桑披寺声威大振,乡城县也因此闻名。 (图示:1989年拉萨骚乱中喇嘛肆意破坏路边店家,打砸抢。 当达赖领导的喇嘛群体再也无法作为上层阶级鱼肉百姓, 心中愤恨何时可平?佛门以修心为要,可他们有吗?)
桑披寺历来鱼肉乡民,在藏地恶名昭彰 在1906年赵尔丰设乡城县之前,桑披寺直辖乡城900户之中的300户,除寺庙直辖的田产不纳税之外,更主管纳粮税务,桑披寺历年常有因抗拒官府干涉乡城和理塘事务,而发生违抗差粮丶戕害官吏事件。 乡城县桑披寺是理塘县长青春科尔寺的属寺,1891年桑披寺就曾越界至理塘县徵粮,由此两寺多次械斗,百姓死伤。其後桑披寺越界寻得瞻对藏官保护,公然不奉长青春科尔寺节制。
原文载:光绪二十三年,理塘守备李朝富奉委前往查办,该寺堪布相交蒲中竟将李朝富父子三人诱入肢解。
原文载:经前督臣鹿传霖派游击施文明前往剿抚,行至火竹乡,因寡不敌众被俘。该逆僧(将施文明)用剥皮实草。 毒刑淫威,悖逆称凶,而掳掠丶劫抢,任意纵横。数年以来,人民受其害 ...
达赖喇嘛逃到库伦(乌兰巴托),欲求俄援。
4月5日,凤全出走。当行至距巴塘20里的鹦哥嘴地方时遭到藏民伏击,凤全及随员50余人全部被击毙。同年,四名法国传教士被喇嘛虐两周再枪决。
赵尔丰围剿桑披寺悍匪喇嘛,久攻不下而後智取,战争持续半年以上。
(版按:距离赵尔丰平定桑披寺三年而已,桑披寺依然死性不改,继续做祸乱之根。达赖喇嘛是如何教导他的徒众的,可想而知!)
(图示:1989年拉萨骚乱中喇嘛破坏停在路边的车子,唯恐天下不乱。) 《锡良与清末新政》: 锡良认为,川、藏号为毗连,相距六千余里,形势之足以控藏而固川者,厥惟巴、里两塘。而巴塘距边千数百里,非先经营里塘,声势必致隔绝。然而,里塘地方自归藏属以后,当地边员、戍兵形同虚设,“坐视凶僧、悍匪之鸦张”,以致当地诸番“只知有藏、卫,不知有国家,而藏番亦遂夜郎自大,顽梗于先,专擅于后,上烦朝廷西顾之劳”。因此要增强对当地的管辖,“必先清肘腋之患,始可作远图之计”。他所谓肘腋之患是里塘所属乡城地方之桑披岭寺喇嘛。 该寺有喇嘛数千人,在堪布普中乍娃领导下,恃众逞凶,挟制邻近番夷,先是抗纳夷赋,继则迁怒焚杀纳赋之夷村,并袭杀里塘僧众。清廷虽曾于光绪二十三年派兵进行围剿,但为该寺所击败。该寺异常凶残,先是将守备李朝福父子三人肢解,后来又将俘获之游击施文明杀害并剥皮实草,置于寺中,宣示其威。清廷因外患方亟,无力西顾,故对其采取羁縻政策,以致其势愈张。除了不纳年赋外,该寺僧众还多次威胁不允清廷在里塘通往西藏的大道上设站供差,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清政府的统治。到了此次巴塘战役时,该寺又与巴塘寺僧遥为呼应,首先撤去供应站,在知道清军粮食不足的情况下将该境常年运祟里塘之粮食,全部遏祟。与此同时,该寺喇嘛还声称要防备清军,紧急建造大炮,阻断道路,深挖坑道,做好作战准备。当时赵尔丰鉴于巴塘尚未肃清,故对该寺采取怀柔政策,派员前往劝谕,但该寺不为所动。 随着巴塘战事的结束,该寺喇嘛有了危机感,胁迫邻近之稻坝、火珠尔村入伙,并强行将两村的财粟掳运入寺。由于该寺处于巴塘、里塘中间地带,皆八站之遥,山路极险且复杂,加上该寺有喇嘛数千人,寺墙以大石垒筑,其高相当于城垣,并且内外层密布炮楼多座,因此有人认为不宜轻主用兵。锡良认为,该寺僧所为乃公然叛逆之行为,“舍此弗诛,边事固不堪问,巴、里两塘亦将终非我有”。于是,他饬令赵尔丰会同已革广西补用道钱锡宝率军前往讨伐。 赵尔丰由巴塘派营分路进攻,钱锡宝则由里塘中渡进军,共分为六路。当时雪深草枯,乌拉不能用,清军不得不自带粮食冒雪前行,在距该寺二三站地方,遇到伏击袭营,经痛击获胜,转战而前。双方又在地势最险之马格喇山进行大战,清军经力战获胜,乘势击毁炮碉三十余座,对桑披寺进行围攻。鉴于该地山径复杂,处处可通,距离云南仅数十里。为防止该寺喇嘛逃跑并且断绝其后援,锡良致电云贵总督丁振铎,要求云南方面严防边境。然而,该寺四面环山,依山麓而建,寺外筑石城二重,中实以土,坚固异常,用三磅炮连击亦不能少动。附城错列坚碉十余座,后山石碉守之尤严,加上四周碉楼栉比鳞次,异常繁多。清军久攻不下,只得将其围困。而该寺因早有准备,粮食储备丰富,因此退缩寺中,并昼夜迭出攻袭,“数月以来,几于无日不战,无战不恶”,虽经击退,但清军亦难有进展,反而有所损失。 赵尔丰认为“此非可以力取”,要求各营分守要隘,稳扎稳打,并表示要饬造攻具,亲赴前线。对此,锡良表示同意稳扎严备,并建议采取“断其汲道”的方式,实现突破。于是,赵尔丰到达该地后积极寻找水道,查知“其取水,暗掘地道,引入寺内,源源不绝,而河流甚长,无从得其引水之处”。经过进一步调查后,发现该水道在寺院后山,双方又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三昼夜之力,清军将这一水道堵掘。但由于桑披寺粮食和水都储备充足,清军围困数月之久,仍难以攻破。 此时,清军出现粮食困难,只能以苞米牛皮煮草而食。到了光绪三十二年闰四月,断水颇久的桑披寺方才开始缺水,作书缱城往求外援,其余喇嘛决定在该月十八日夜间开城杀出。该书为清军所得并译出,到了十八日,堪布普中乍娃以无水难支,欲率众冲出,旋被击伤后自杀,清军遂进行猛攻,枪毙数百名,生擒百余名,最终攻克该寺。赵对俘虏逐一讯供,查明多为胁从,仅戮凶恶者三四人,余均准其投诚释放,诸番皆降,乡城乃定。
连振斌著,锡良与清末新政,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04,第79页
版按: 始自元朝,明朝和清朝皇室及王公贵族对於喇嘛和喇嘛教是极其尊崇的,元朝即立法规定,凡有用手去指喇嘛的,直接剁手指,清朝雍正自身同时又想当喇嘛教的法王,对喇嘛教更加重视。然而喇嘛们并未对清廷感恩戴德,尤其格鲁派黄教桑披寺的喇嘛,在李朝富(正五品官员)父子秉着和谈的原则来谈时,便设计捕获他们父子三人,使其受剥皮酷刑惨死,与悍匪无异!大官施文明(从三品)更是被制成人皮鼓,还要嚣张地悬挂在寺院并击打。就算如此,清廷依然忍让着,引文:「清庭兵力不隶,仅要求桑披寺呈交「受抚具结」(承认受清庭抚率的保证书),草草了事,助长了普仲扎娃的气焰。」直到1905年驻藏大臣凤全(二品或一品大员,视其是否被兼授其他官衔而定)等被喇嘛和土司等上层谋害而全军覆没,清廷才派出强势作风的忠臣赵尔丰率兵剿平桑披寺之匪类。 读史以鉴今。当喇嘛成了悍匪,当喇嘛教邪性的教义伪装成佛法而不被改变,台面下永远有一股暗流在涌动,不知何时会掀起惊涛骇浪。
(图示:1959年,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率随从由喜马拉雅山逃亡印度期间留影。 号称慈悲的出家人,随从却皆荷枪实弹。信徒为其辩称伪装成军人方便逃脱, 战乱之下,军人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要伪装也是装作平民和难民。 佛法是修心的,喇嘛和悍匪之间的差异,只在变换那身衣服而已。 他们心性的凶残超乎常人想像。)
为了处理川藏问题,清廷於光绪三十年(1904)任命四川候补道凤全为驻藏帮办大臣。凤全率卫队50余人出关,抵达巴塘。他深以当地喇嘛势力强盛为虑,「欲限制之」 。於是,奏请三事:「一丶收回三瞻,以固藩篱;二丶暂禁喇嘛剃度二十年,大寺留五百人,中寺三百人,小寺百人,余勒还俗,俾滋长养;三丶广开屯垦,改土归流。」 凤全的三项举措,据当时川边的时局,势在必行。......西藏上层统治集团和川边土司丶喇嘛对凤全极为不满,暗中策划倒凤之策。他们一面投书四川督署,告凤全的状;一面利用藏民对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传教士的不满情绪,进行煽动,制造事端。 光绪三十一年二月(1905年3月),有藏民焚烧垦场。其後,数千藏民丶土兵及喇嘛手持武器,围攻凤全驻地,驱逐凤全及其卫队,击杀巴塘都司吴以忠;并焚毁法国教堂三处,杀死法国司铎牧守仁和苏烈。凤全先遁入土司寨中,一筹莫展。土司罗进宝等以安全为由,力促凤全回炉兴兵重来镇压。当凤全出走行至距巴塘20里的鹦哥嘴时,早就埋伏在那里的藏民丶土兵突然发起攻击,凤全及其随行官兵50余人一并殒命。是为「巴塘事件」 ,亦称「凤全事件」 。(版按:原文作者妄谓凤全操之过急,实为作者不了解黄教格鲁派和喇嘛教的本质与历史渊源。黄教喇嘛从达赖五世时就已展现出其极为凶残的悍匪本性,联合政治势力,打杀觉囊派首领多罗那他和信众,死伤无数。国之将亡之时,何来时间丶人力,对喇嘛施以缓治之法?!) 贾大泉,陈世松主编,四川通史 卷6 清,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03,第363页
——周宝文译注,民国《梨树县志》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2021.10,第185页 赵尔丰(1845—1911),字季和,汉军正蓝旗人,他的父亲赵文颖曾经担任过山东泰安府知府,他兄弟四人中大哥尔震丶二哥尔巽和四弟尔莘都是进士出身,唯独他通过纳捐进入仕途。他到山西任知县,得山西巡抚锡良赏识,後来锡良调任河道总督丶河南巡抚丶热河都统,赵尔丰奉调随同。光绪二十九年(1903),锡良又调任四川总督,赵尔丰随同到四川,授为建昌道,两年後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在巴塘附近的鹦哥嘴被当地土司和民众杀死,时称巴塘之变。这一事件发生後,赵尔丰奉命率军镇压,随後被任命为炉边善後督办,接着又平定了里塘土司四郎占兑勾结桑披寺喇嘛的变乱,攻克乡城。光绪三十二年(1906),他被任命为川滇边务大臣,三十三年正月受命护理四川总督兼川滇边务大臣,三十四年(1908)二月又被任命为驻藏办事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宣统元年(1909)才免除其驻藏大臣职务,专管川边事务丶“声援”西藏。赵尔丰出任边务大臣之後,在巴塘丶里塘等地实行了更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孙宏年著,中国西南边疆的治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07,第146页 剿平桑披寺悍匪喇嘛的赵尔丰最有发言权
——许建英著,中国西藏的治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10,第156页
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十六日
电报手稿出自:
|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