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破斥遼寧海城大悲寺妙祥法師抵制正法 |
◆ 破斥遼寧海城大悲寺妙祥法師抵制正法之邪見(五) |
(圖: 妙祥法師在大悲寺經常註解地藏十輪經,對信眾開示不可兩舌、說四眾過失;可是妙祥卻言行不一,「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妒嫉示現在家相的平實居士 修行成就,起了瞋恨心惡意誹謗沒有口業過失的平實居士,將菩薩的大慈悲救護眾生的護法行為(法義辨正、摧邪顯正),妙祥法師卻以大邪見加以公然誹謗、抵制 平實居士所弘傳的如來藏正法。希望大眾遠離此表裡不一的大邪師-妙祥法師,以免共造誹謗賢聖之地獄業。) 《佛藏經》卷1:「於佛法中成就身見,不在僧數。」( CBETA, T15, no. 653, p. 784, c12) 妙祥法師以斷掉妄想的意識心為真如,正是無常計常的常見外道, 不斷我見;以最嚴格的標准來檢視,妙祥法師不攝屬僧寶, 只是穿著僧衣的外道罷了! 《佛藏經》卷2:「舍利弗!身未證法而在高座, 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墮地獄。舍利弗!如是因緣如來悉知: 我諸弟子以種種門、種種因緣、種種諸見,滅我正法。」( CBETA, T15, no. 653, p. 793, c1-4) 妙祥法師正是未有任何果證, 不知不解不證佛法正義而身在高座教人;佛說這樣的行勁必墮地獄。 法師於此不得不慎!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善男子!世出世間有三種僧: 一菩薩僧、二聲聞僧、三凡夫僧。 文殊師利及彌勒等是菩薩僧。 如舍利弗、目犍連等,是聲聞僧。 若有成就別解脫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見, 能廣為他演說開示眾聖道法利樂眾生,名凡夫僧; 雖未能得無漏戒定及慧解脫,而供養者獲無量福。 如是三種名真福田僧。 復有一類名福田僧,於佛舍利及佛形像, 並諸法僧聖所制戒深生敬信,自無邪見,令他亦然;能宣正法、 贊嘆一乘,深信因果、常發善願,隨其過犯,悔除業障。 當知是人信三寶力勝諸外道百千萬倍,亦勝四種轉輪聖王, 何況余類一切眾生;如欝金華雖然萎悴,猶勝一切諸雜類華。」( CBETA, T03, no. 159, p. 299, c25-p. 300, a10) 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維摩詰、彌勒等諸大菩薩雖現在家相, 但卻是攝屬僧寶,所以是菩薩僧。以諸等覺菩薩為例子, 恐怕妙祥法師及其信徒仍有話來反駁, 那就再舉幾個近代例子來證明: 六祖聽 弘忍五祖開示《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言下大悟; 當時的 六祖尚未剃度,仍是在家相;後來才在廣州法性寺由印宗法師剃度。 六祖開悟之時雖尚未剃度,彼時已非凡夫,而是菩薩僧。 當年的印宗法師已是一代高僧,聽聞一介居士出言不凡便得信受( 當然 六祖當時也有祖衣明證,這也是印宗法師會信受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今妙祥法師卻沒有這樣的智慧了! 除此之外,在禪門史上,龐蘊居士一家、凌行婆、 襄州常侍王敬初……等在家居士都已經開悟,但他們都是僧寶, 而且是菩薩僧,是勝義僧。 再舉一段聖教來證明: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5:「復次,善男子!有四種僧, 何等為四?一者勝義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啞羊僧、四者無慚愧僧。 云何名勝義僧?謂佛世尊,若諸菩薩摩訶薩眾, 其德尊高於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獨勝覺、若阿羅漢、若不還、 若一來、若預流。如是七種補特伽羅,勝義僧攝。 若諸有情帶在家相,不剃須發、不服袈裟, 雖不得受一切出家別解脫戒、一切羯磨布薩,自恣悉皆遮遣, 而有聖法得聖果故,勝義僧攝,是名勝義僧。 云何名世俗僧?謂剃須發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別解脫戒, 是名世俗僧。 云何名啞羊僧?謂不了知根本等罪犯與不犯, 不知輕重毀犯種種小隨小罪、不知發露懺悔所犯, 憃愚魯鈍於微小罪不見不畏,不依聰明善士而住, 不時時間往詣多聞聰明者所親近承事,亦不數數恭敬請問云何為善、 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何無罪,修何為妙、作何為惡; 如是一切補特伽羅啞羊僧攝,是名啞羊僧。 云何名無慚愧僧?謂若有情為活命故,歸依我法而求出家, 得出家已,於所受持別解脫戒一切毀犯無慚無愧; 不見不畏後世苦果,內懷腐敗如穢蝸螺貝音狗行;常好虛言, 曾無一實;慳貪嫉妬愚痴憍慢離三勝業,貪著利養恭敬名譽, 耽湎六塵好樂淫泆,愛欲色聲香味觸境; 如是一切補特伽羅無慚僧攝,毀謗正法是名無慚愧僧。」( CBETA, T13, no. 411, p. 749, c5-p. 750, a2) 佛開示說「若諸有情帶在家相,不剃須發、不服袈裟, 雖不得受一切出家別解脫戒、一切羯磨布薩,自恣悉皆遮遣, 而有聖法得聖果故,勝義僧攝,是名勝義僧。」 所以雖然是在家相,不剃發、不穿僧衣、不受出家戒, 只要有所果證,便是僧寶,而且是勝義僧。而 平實導師雖然現在家相,不僅可教授學人得證解脫果, 還可教授學人開悟明心,乃至證如幻觀、陽焰觀、如夢觀、 猶如鏡像現觀、猶如光影現觀等等殊勝法門,當然是菩薩僧、 是勝義僧。 再舉 佛世時 迦葉童女的例子來說明: 《長阿含經》卷7:「爾時,童女迦葉與五百比丘游行拘薩羅國, 漸詣斯波酰婆羅門村。時童女迦葉在斯波酰村北屍舍婆林止, 時有婆羅門名曰弊宿止斯波酰村。此村豐樂,民人眾多,樹木繁茂, 波斯匿王別封此村與婆羅門弊宿以為梵分。弊宿婆羅門常懷異見, 為人說言『無有他世,亦無更生,無善惡報』。 時斯波酰村人聞童女迦葉與五百比丘從拘薩羅國漸至此屍舍婆林, 自相謂言:『此童女迦葉有大名聞,已得羅漢,耆舊長宿, 多聞廣博,聰明叡智,辯才應機,善於談論;今得見者,不亦善哉! 』時彼村人日日次第往詣迦葉。 爾時,弊宿在高樓上,見其村人隊隊相隨,不知所趣。……(注: 後文與舉證此段經文用意無關,且經文不短,故而不錄。)」( CBETA, T01, no. 1, p. 42, b25-c10) 迦葉童女已得果證,雖是在家相,當然攝屬僧寶, 因此能帶領五百比丘游行於當時印度各國。 這是紀錄在阿含聖教的真實典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201-400卷》卷394:「復次,善現! 是諸菩薩摩訶薩有所化生具不善根, 未於諸佛菩薩獨覺及聲聞所種諸善根,為諸惡友所攝受故, 離善友故,不聞正法;常為種種我有情見及諸見趣之所執藏, 墮在斷、常二邊偏執;是諸有情自起邪執,亦常教他令起邪執: 於佛起非佛想,於非佛起佛想;於法起非法想,於非法起法想; 於僧起非僧想,於非僧起僧想。由是因緣誹毀正法,謗正法故, 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地獄中受諸劇苦。」(CBETA, T06, no. 220, p. 1038, b25-c5) 從 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維摩詰、彌勒等現在家相的諸大菩薩、 迦葉童女、龐蘊居士一家、凌行婆、襄州常侍王敬初、一直到 平實導師以及正覺同修會諸在家親教師,都是勝義僧, 毀謗二乘聖人尚且已是地獄業,何況是毀謗大乘勝義僧。 佛所開示「是諸有情自起邪執,亦常教他令起邪執:『 於佛起非佛想,於非佛起佛想;於法起非法想,於非法起法想; 於僧起非僧想,於非僧起僧想。』由是因緣誹毀正法,謗正法故, 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地獄中受諸劇苦。」此段經文, 正是妙祥法師的真實寫照啊! |
Home » » 破斥遼寧海城大悲寺妙祥法師抵制正法 |